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来源:创业导报  作者:张瑜婧  2016-03-28 14:54:13



广州吉必盛标准化团队参加行业国际标准化制定研讨会


  近年来,国际贸易的竞争,愈来愈呈现出“规则之战”的特点,关税壁垒逐渐消除之后,通过主导制定技术标准来构成技术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垄断和控制国际市场、保护和发展本国市场的最有效手段。长期以来,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的主动权一直被西方国家主导和掌控。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主导制定并发布的国际标准与德、英、法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握有核心技术专利链的跨国企业,充分利用标准策略,即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逐渐将企业标准变成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他们集企业和标准化组织的角色于一身,在全球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科技帝国,对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

  广州开发区企业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勇立时代发展潮头,搏击国际化市场风浪,在有机硅纳米材料国际标准化领域攻坚克难,冲破重重阻挠,主导制订国家、国际标准,使我国企业底气十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创新发展,突破封锁

  气相二氧化硅是一种白色蓬松状的高纯纳米非金属氧化物,是气相法规模化制备产量最大的一种纳米材料,也是迄今为止最早规模化生产、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纳米粉体材料,在硅橡胶、密封胶和胶粘剂、塑料、不饱和聚酯、涂料油墨、电子电气、绿色轮胎、建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对传统材料的补强、高触变、耐沉降、防流挂等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尤其是在硅橡胶领域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也深远地影响着硅橡胶产业技术发展和产业进步。目前在节能材料、先进陶瓷、医药、日化等新领域应用广泛

  德国、美国、日本是气相二氧化硅传统生产强国,长期垄断了世界大部分市场份额,在行业中具有支配地位。我国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启了以四氯化硅为原料制备气相二氧化硅的工艺研究,当时该产品是作为一种战略物资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领域,仅有沈阳化工厂和上海氯碱厂有少量的生产,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一直未能实现大的突破。

  2001年2月28日,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当年底即在江西永修工业园建成了当时国内单机产能最大的500吨/年气相二氧化硅生产装置,2005年成功实现气相二氧化硅单机年产千吨级规模制备技术,从此开启了我国气相二氧化硅产业快速发展的新纪元。

  然而国外气相二氧化硅寡头企业并不愿意看到中国气相二氧化硅产业的异军突起,通过各种手段,试图阻挠吉必盛公司的发展,甚至妄图扼杀吉必盛公司于摇篮之中。正当吉必盛生产渐趋红火之时,某国外气相二氧化硅大企业利用其跨国公司财大气粗,以巨额投资当地为诱惑,无理要求其投资地几十公里范围内不许有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存在,迫使已建成投产的吉必盛江西工厂关闭停产。但是吉必盛公司并未被击垮,企业创始人王跃林博士带领吉必盛团队披荆斩棘,筚路蓝缕,随即在浙江和吉林建立生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国内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气相二氧化硅生产企业。吉必盛在江西革命老区点燃的星星之火,迅速呈现燎原之势。2010年,吉必盛公司总部在广州科学城落成,广州、乐山、连云港三大生产基地先后顺利投产。2016年,广州吉必盛气相二氧化硅总产能将超过10000吨/年,跃居成为全球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大型企业。

  在知识产权方面,吉必盛公司成立之时就非常重视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和开发自主核心技术,2002年申请了第一项关于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工艺的发明专利,并于2005年获得授权。国外寡头企业不甘心吉必盛发展壮大,于2008年对吉必盛公司核心专利“一种高效节能的气相法白炭黑制备工艺”提出无效诉讼,然而由于该专利的创新性无可辩驳,对方提出的证据也不充分,最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该专利维持有效,遏制吉必盛发展壮大的阴谋又一次破产。目前吉必盛公司在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的表面改性及应用、产品包装工艺和设备等方面已申请了专利20余项,构筑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掌握标准话语权助力国货走向世界

  硅酮密封胶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建筑行业,70年代初首次用于玻璃幕墙,此后在欧美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北京长城饭店安装第一幅玻璃幕墙开始使用硅酮结构胶产品,进入9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硅酮结构胶粘接密封全隐框和半隐框幕墙,90年代先后落成的国内最高的深圳地王大厦,广州中信广场和上海金茂大厦,均采用了隐框或半隐框玻璃幕墙,所使用的硅酮结构胶全部是美国道康宁、通用电气、日本信越及法国罗地亚等进口产品。国内产品在高端市场份额不到1%。

  而我国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国产产品知名度较低,国内市场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十分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和国内产品的推广,同时也使国内幕墙建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鉴于上述情况,以王跃林博士为代表的国内硅酮密封胶行业专家,怀着振兴民族工业的热忱以及保护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感,向国标委提出制定强制性硅酮结构密封胶标准的申请,同时也向原国家经贸委提出建立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我国硅酮胶生产企业进行认证的制度。

  在以王跃林博士为主力的标委会专家的大力推动下,强制性国家标准GB16776《硅酮结构密封胶》很快就在1997年发布实施。该标准非等效采用了ASTM C1184标准,并根据我国情况,为了保障人民安全,创造性地提出了粘结破坏面积不能超过5%等一系列比美国标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同时,为了保障标准的顺利实施,促进我国硅酮密封胶的进一步规范和提高,GB/T14683《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3477《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等标准也陆续出台。

  这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完成,为我国硅酮密封胶进行强制的安全生产认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原国家经贸委牵头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依据标准对国内外生产企业和产品进行认定。1998年首批通过生产认定有三个企业的四个产品,而原来在国内广泛使用的几个国外产品却由于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而被禁止使用。随着2002年国家政策的调整,这种认定改由专门协会进行,到目前为止,经认定的硅酮结构胶国内外生产企业超过五十家、产品牌号超过100个,从近几年国家法定检测机构对国内外认定产品的抽样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进口产品之间的质量相差比较远,国产产品之间也有较大差别,几个著名国产厂家如成都硅宝、广州白云等公司的产品在各项性能指标特别是在拉伸粘接强度方面比许多进口产品要好,国产硅酮结构胶应用已由小型幕墙工程发展到大型和超大型幕墙工程,使用效果良好。上世纪90年代末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会展中心、深圳会展中心等超大型幕墙建筑均采用了国产硅酮结构胶产品。北京2008年奥运会大部分比赛场馆和上海世博会大部分场馆主要采用国内硅酮胶产品,高度超过100层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甚至全世界最高的建筑—高度达828米的迪拜哈里发塔,使用的也是中国产品。

  随着这几个标准的推广,国产产品在国内硅酮结构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从不到1%,提升到70%左右,大大超过国外产品,并且大量出口到国外市场,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也接近60%。所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国在硅酮结构胶这一高技术产品领域的迅速崛起。这充分说明了 GB16776、GB/T14683及GB/T13477等几个标准在推动我国硅酮胶行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GB16776在通过形成技术壁垒,限制国外产品使用,促进国内行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GB/T13477-2002【建筑材料试验方法】于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中国企业底气十足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已成必然。目前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订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然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涉及两万多个大标准,在这两万多个大标准的制订中,有中国参与的不足1%。这一方面与国内企业在国际标准制订方面的经验不足有关,但是也与国外公司的极力阻挠密不可分,导致国内企业主导制订国际标准困难重重,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作为建筑密封胶全球生产大国,同时也是该领域的重要补强填料纳米碳酸钙的消费强国,在纳米碳酸钙国际标准制订拥有发言权。

  2012年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启动该项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该项目于2013年8月顺利立项,标准编号为ISO18473-1 【密封胶用纳米碳酸钙】,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该标准于2015年9月获得表决通过,标志着首个由中国主导制订的纳米材料领域的国际标准正式诞生。

  正如国外势力一直在许多领域妄图阻止中国发展一样,ISO18473-1的制订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于国外各方的阻挠。中国虽说是全球硅橡胶的生产制造和使用大国,但是在有机硅胶粘剂领域中重要的填料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方面还是以欧美和日本占主导。特别是参与ISO18473-1 【密封胶用纳米碳酸钙】讨论的日本XX公司,更是代表了全球纳米碳酸钙的先进水平。因此,日本一直认为由中国来主导这个标准是不合适的,他们认为日本的纳米碳酸钙标准就可以作为国际标准使用,即便是制订ISO标准也要由日本人来主导。所以在制订过程中,他们对标准文本内容及主要技术指标提出了大量的质疑,将我国提出的很多重要指标进行修改或者提出由供求双方协商,以便让标准变成一纸废文。因此在从委员会草案到国际标准草案的表决过程中,他们都投反对票和弃权票。

  为了使项目能够冲破各种障碍和重重阻力,我国组成了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葛广路博士作为项目负责人,广州吉必盛科技的精干团队,为了充分发挥国内产、研、用共同参与的模式,组织国内相关优势企业成都硅宝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作为支撑团队,共同参与标准制订工作,每一次投票表决或技术委员会讨论阶段,中国团队都进行了充分和认真讨论,并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掌握科学的数据并针对各种质疑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一些确实需要修改的内容或指标进行必要的让步,经过中国团队的不懈努力,最终国际标准草案经过ISO/TC256委员会三分之二投票顺利通过,而且标准文本中保留了绝大部分的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在该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目前ISO18473-1已顺利发布,这是我国继2012年制定两项纳米材料国际技术规范(ISO/TS 11931-2012和ISO/TS 11937-2012)后新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也是 ISO组织首次发布的纳米材料国际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在纳米材料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广州开发区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参与标准化创新

  广州吉必盛能取得这些成就,除了企业自身注重主动参与标准化创新以外,广州开发区也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助力企业

  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蕾告诉记者:“广州开发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区内的改革配套措施也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这也是当初我们企业选择在这里落地的原因之一。”

  区有关单位鼓励并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化创新工作,为企业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了,出台了《广州开发区质量强区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获得“区标准化创新贡献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每个项目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除此之外,开发区还注重对标准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了覆盖全区范围的标准化数据库和人才库,通过标准化人才库,实现入库人才在企业内以点带面,催生出更多的人才资源。

  据吴春蕾介绍,从企业标准变为国家标准,使得吉必盛迅速提升了商标价值,吉必盛的互联网销售从无到有。2014年才成立的网络销售平台,已经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取得了月销量40-50万的好成绩,并预计在2016年突破1000万的销售额度。

  而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让吉必盛在国际贸易中突围成功,大幅度提升了国际市场占有量。2015年企业的年销售额度突破1500万元,预计2016年的年销售额相比去年将提升60%至70%,达到2000万至2500万。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